
![]() |
家長可巧用孩子逆反心理 |
上小學的孩子大都要經過一段特殊的心理變化時期,即“逆反心理”期,此時的孩子不聽話、不好教育。但經過摸索,發現,逆反心理用得巧,反倒能對教育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有一名師,有一次上新課時,想改變一下教學方法,讓學生們先自學。
可怎麼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呢?按照前一天晚上想到的辦法,名師先故弄玄虛地來了段“開場白”:“同學們,我這裡有一道題,本想讓你們做一做,可是連我都沒辦法做出來,看來你們就更不可能做出來了。”這時,一個學生不服氣地接腔了:“老師,讓我們看看這道題吧。”好幾個學生也跟著請求。名師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把題寫在黑板上。偷眼一瞧,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,大家都在緊張地思索、演算。
不一會兒,不少學生便陸續舉起了手。名師故意拖著長腔問:“怎麼樣,難住了吧!”誰知學生們搶著回答說:“老師,我們已經做出來了!” 名師分別找幾名學生說出做法和解題思路,他們都說得很正確,思路也很清晰。這時,名師順勢鼓勵他們:“同學們,你們真了不起,看來這節新課你們靠自學就能弄懂。對自己有沒有信心?”同學們齊聲回答:“有!”接下來的時間裏,學生們興趣盎然,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漲。
名師的孩子從小就有音樂天賦,從上小學二年級開始我讓她學習電子琴,可她不到一年就不想學了。名師有點不甘心。
一天,名師同她一起買回一台高級電子琴,放在名師臥室裏。以後幾天,名師都不許她碰琴。這時她急了:“爸爸,電子琴不是給我買的嗎?為什麼不讓我彈?” 名師故意激她:“反正你也不想學了,也學不會,碰它幹嗎?”“誰說的!”孩子叫起來:“誰說我學不會?我一學準會。”以後,名師發現,每當他不在家時,女兒便溜進他的屋裏偷著彈。
有一天,家裏來了客人,看到這臺新買的電子琴。客人邀請女兒道:“玲玲,給我們彈一曲讓我們欣賞欣賞吧。” 名師連忙說:“她不想學了,也學不會。”孩子急得跳了起來:“誰說我不會,誰說我不想學了。”說完跑過去彈了一曲,博得客人們一陣掌聲。女兒興奮得小臉都發光了。這次,變成她纏著父親要求重新學琴了。而且一直到現在上五年級,女兒學琴從未間斷,始終興趣很高,還多次在大型活動中代表學校表演電子琴獨奏或合奏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