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來就業快訊結稿時間為星期三及星期五,下午5:00整!! 詢問刊登廣告,歡迎來電洽詢07-6967613   
一知半解的父母別耽誤孩子


關心孩子、關注教育本是好事,但是,如果方式方法不當,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增添反作用力。

最近,一名3歲幼兒男孩小舟(化名)今年9月進入幼兒園小班就讀,但他還不會說話。父母始終認為這是男孩“開口晚”,幸好,幼兒園老師通過細緻觀察發現了孩子的先天舌部缺陷,說服家長帶孩子接受手術。家長難掩感謝之情,“要不是老師提醒,我們的孩子差點錯過了語言發展關鍵期!”

比起上一代家長,如今的年輕父母知識面廣、觀念新,但過度的堅持,有時也會影響家長的一些判斷。相信老師的專業能力,才是家校互動的穩固平臺,才能找到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。

家長堅持“開口”晚一點沒關係
老師提醒去醫院檢查別耽擱
乖巧但怕生,不愛說話,這是幼兒園老師們對小舟最初的印象。來報名的時候,由於小舟尚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,甚至發單音節詞都有些困難。老師有些擔心,語言的障礙會阻礙孩子融入集體生活,不過,家長挺“悠哉的”:“沒關係,聽朋友說孩子三歲開口也不晚,我們也不急!”經過商量,幼兒園園長決定讓孩子先每天來園2個小時試試看。

很快,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。除了不說話,情緒時常顯得急躁。全班一起念兒歌的時候,小舟總是哭鬧得特別厲害。但是,聽故事的時候,他就開心又安靜。50多歲的帶班教師一面努力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,一面尋找癥結所在。為了安撫孩子,她只要一有空就來到小舟身邊,抱抱他,陪陪他。

漸漸地,她發現,小舟雖然不說話,卻有著豐富的肢體語言。他用手指觸碰人、用鼻子聞衣物就表示想親近你;把手放在耳朵邊上是表示想媽媽了,要打電話。但是,孩子不肯說話的癥結在哪?孩子的“開口晚”,會不會是其他原因造成的?

老師請特殊教育同行根據小舟的症狀排除了智力和精神疾病的可能。老師們發現,小舟有強烈的說話慾望,但總是張著嘴巴不能發出完整的音。老師們和家長一次次溝通,耐心地把觀察到的情況和家長一起分析,小舟的父母終於覺得,這不僅僅是一個“開口晚”的問題。在老師建議下,他們帶著小舟去醫院檢查。醫生發現,小舟舌部有缺陷。

做完一個小手術後,小舟回到了幼兒園。他的變化,讓父母和老師都驚喜不已。小舟真的開口了!他能發出“老師”的“師”這個翹舌音了,小舟會跟著童話故事,喊“風伯伯”“月亮姐姐”的名字了,甚至學會了主動插話……別的孩子學兒歌學得快,小舟有些著急,這時,老師就蹲在他身邊,小聲安慰他,“不要著急,慢慢說,老師會等你的!”有時,他會因為講不清楚話而發脾氣,老師就拉著他的手鼓勵他,“老師也不會,和老師一起說說看!”更令人高興的是,原來那個老是垮著臉的“酷寶寶”,隨著表達的日益順暢,成天樂呵呵的。

家長堅持多會一種語言有益處
老師提醒保持思維一貫更重要
父母收入高、教育背景優良,但孩子卻並不如父母所願那麼“出色”,甚至還有些遲鈍。這成了如今不少年輕父母的困惑。幼兒園大班孩子傑傑(化名)就是其中一個。

傑傑的父母都是高級白領,時常國內國外到處飛,傑傑也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走南闖北。去年,帶著傑傑來申請插班時,父母說,這麼做,是為了給孩子長長見識,開開眼界。

但是,入學後,老師很快發現,傑傑並不像一個“見多識廣”的孩子,反而有些不合群,對老師的指令也經常不理不睬。通過家訪,老師發現了癥結恰恰在於傑傑的“見多識廣”。在家裏,父母普通話和上海話一起說,和傑傑相處最多的保姆則說廣東話。由於經常出國,傑傑還要經常面對陌生的語言環境中。孩子處於語言敏感期,卻不得不一直被迫“換頻道”,長此以往,傑傑不知道應該用哪種語言、哪種思維方式來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。由於忙於工作,傑傑的父母也很少關注,傑傑究竟對什麼感興趣,應該和孩子說些什麼、玩什麼。

“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,讓孩子保持思維的一貫性,”老師一面給家長開出處方,一面努力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和興趣點,找到共同話題。老師發現,傑傑喜歡小汽車,於是,老師特意安排了“小司機”的遊戲,讓傑傑介紹他喜歡的汽車和乘坐汽車的感受。在角色扮演的遊戲中,老師開了一家“面具店”,讓傑傑當售貨員,介紹每個面具。“寶貝,你真的很棒!”這成了傑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。

終於,孩子第一次在群體環境中,感受到了被認可和讚賞的感覺。如今的傑傑,表情生動豐富,和大半年前的情形,就像換了一個人。



家長堅持異常行為表現不是病
老師提醒接受專業評估要及時
“我們最擔心家長無法客觀評價自己孩子,帶著主觀情緒和教師交流,”宋青坦言。為此,老師必須嘗試用更多的智慧,尋求家校溝通方法。

飛飛(化名)是幼兒園的插班生,開學第一天,老師就發現孩子行為異常。不僅眼神很少直視老師,還會不由自主去推倒和破壞教室裏的物品,無法控制自己情緒。飛飛喜歡轉著圈子走路,撞倒別的小朋友也從不主動道歉。

當老師把這個情況跟飛飛媽媽說時,飛飛媽媽似乎很抗拒,“我的孩子沒問題的,轉了個幼兒園大概不適應!”入園一段時間了,飛飛的適應期似乎特別漫長,仍舊自說自話。飛飛的表現引起了老師很大的重視。老師們擔心,孩子會不會患有自閉症?在請教特殊教育專家後,老師們的推測得到了肯定,專家建議,應儘早帶孩子去做檢查,做權威鑒定。但是,如何勸說家長?

老師們動了不少腦筋。她們不提送孩子去檢查,只是讓飛飛媽媽每天早一點來接孩子,並破例允許她進入教室觀察孩子的表現,讓她自己發現飛飛和其他孩子的不同。每晚,老師都堅持和家長電話聯繫,聊聊孩子一天的情況,只說事實,不加評判,且以鼓勵為主。同時,老師在班級裏也從未放棄引導飛飛去認識新朋友。老師的耐心和付出,讓飛飛媽媽漸漸消除了顧慮。她開始一點點說出孩子在家的異常表現。又過了一陣,她終於同意帶孩子接受專業評估。

評估顯示,飛飛患有“前庭失調症”,大腦發育有障礙,他開始接受每週兩次的專業治療。一段時間後,飛飛媽媽也欣慰地看到,飛飛開始和老師、同學親近起來,破壞行為減少了。“教師的責任,就是要用自己的專業能力,給每個孩子找到適合他發展的方式,”

 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