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 |
善用聯絡簿,親師好溝通 |
文章來自親子天下
親師溝通的管道,除可利用每學期舉辦的親師座談會了解教學理念外,
有些老師還會製作班級網頁,將重要行事曆、功課表與孩子作品放在網上,
是了解孩子與班級同儕的另一方式。
此外,孩子每天拿回的聯絡簿,也會要求家長每日簽名,是更即時的溝通平台。
剛入學時,有些老師會將聯絡事項打字或影印附在聯絡簿。
隨著孩子開始熟悉注音符號拼音,
老師會慢慢將回家作業與注意事項寫在黑板上,要求孩子抄在聯絡簿。
然而,的確有些小一生覺得寫家庭聯絡簿很吃力,
該怎麼辦?父母可透過「互傳紙條」遊戲,
讓孩子練習將事情以圖畫、數字或注音方式寫下來。
或給孩子一個小記事本,讓他從大班開始書面記下自己獎點卡的數目,
或是自己借的書籍、DVD何時到期。
這些練習,對於寫好家庭聯絡簿都有幫助。
聯絡簿是親師溝通的重要媒介,建議家長下筆時注意基本書信禮節,
不僅對孩子是良好示範,也不至於不小心冒犯到老師。
例如,有家長向老師反映功課太多,
但寫聯絡簿時連稱謂語都省略:「為什麼功課這麼多?孩子寫到十點才寫完!」
質問的語句讓老師感到錯愕。
若能改成「老師好:小明今天的作業寫到十點……」等委婉、陳述事實的方式表達,相信較能達到溝通效果。
經常舉辦親職演講的牧語軒建議:「父母應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學校或老師,大人的事大人自己解決。」
孩子其實很精明,父母若經常表示對老師不滿,等於是以言行告訴孩子不必尊重老師,
無形中也增加老師在學校管教的難度。
因此,若知道老師的電子郵件或電話,可以此與老師做進一步溝通。
家長也可參與班級愛心媽媽、說故事義工、戶外教學或家長會等活動,
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與方式,再找時間與老師當面溝通,
讓雙方原有的善意,不致於在書信往返過程中產生誤解。